视环会
您现在的位置:重工机械网>技术首页>技术动态

重力选矿工艺技术的原理及应用

2013
07-17

17:03:09

分享:
734
来源:
  重力选矿,简称重选,是根据矿物密度不同而分离矿物的选矿方法。进行重选时除了要有各种重选设备之外,还必须有介质(空气、水、重液或重悬浮液)。重选过程中矿粒受到重力(如果在离心力场中则主要是离心力)、设备施加的机械力和介质的作用力,这些力的组合就使密度不同的矿粒产生不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,zui终可使它们彼此分离。
  
  一、重选的应用
  
  重选适于处理有用矿物与脉石间具有较大密度差的矿石或其他原料。它是处理粗粒、中粒和细粒(大致界限是大于25毫米、25"2毫米、2~O.1毫米)矿石的有效方法。在处理微细矿泥(小于0.1毫米)时效率不高,现代的流膜选矿设备有效回收粒级可以到20-30微米,离心选矿机可以到10微米。
  
  重选法是处理钨、锡、金矿石,特别是处理砂金,砂锡矿传统的方法。在处理含稀有金属(铌、钽、钛、锆等)的砂矿中应用也很普遍。重选也被用来分选弱磁性铁矿石、锰矿石、铬矿石。
  
  在选煤工业中重选是主要的方法。近年在非金属矿加工工业中重选也得到了发展,主要用于处理石棉、金刚石、高岭土、磷灰石、硫铁矿等矿石。在选别铜、铅、锌、锑、汞等硫化矿的浮选厂。也常采用重选法进行矿石预选。在主选流程中重选常与其他选矿工艺组成联合流程,以提早在粗粒状态下选出精矿或尾矿。
  
  这样将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金属损失。当处理某种矿石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时,重选法总是被优先考虑。
  
  二、重选的基本原理
  
  重选的实质概括起来就是松散-分层-分离过程。置于分选设备内的散体矿石层(称作床层),在流体浮力、动力或其他机械力的推动下松散,目的是使不同密度(或粒度)颗粒发生分层转一移,就重选来说就是要达到按密度分层。故流体的松散作用必须服从粒群分层这一要求。这就是重选与其他两相流工程相区别之处。流体的松散方式不同,分层结果亦受影响。重选理论所研究韵问题,简单说来就是探讨松散与分层的关系。分层后的矿石屡在机械作用下分别排出。即实现了分选。故可认为松散是条件,分层是目的,而分离则是结果。前述各种重选工艺方法即是实现.这一过程的手段。它们的工作受这样一些基本原理支配;
  
  (1)颗粒及颗粒群的沉降理论,
  
  (2)颗粒群按密度分层的理论,
  
  (3)颗粒群在斜面流中的分选理论。
  
  此外还有在回转流中的分选,尽管介质的运动方式不同.但滁了重力与离心力的差别外,基本的作用规律仍是相同的。
  
  有关粒群按密度分层理论,zui早是从跳汰过程入手研究的。曾提出了不少的跳汰重力选矿,,分层学说,后来又出现一些专门的在垂直流:中分层的理论。
  
  斜面流选矿zui早是在厚水层中处理较粗粒矿石,分选的根据是颗粒沿槽运动的速度差。40年代以后斜面流选矿向流膜选矿方向发展,主要用来分选细粒和微细粒级矿石。流态有层流和紊流之分。一贯认为紊流脉动速度是松散床层基本作用力的观点,在层流条件下即难以作出解释。1954年R.A.拜格诺(Bagn0ld)提出的层间剪切斥力学说,补充了这一趣论上的空白。但同分层理论一样,斜面流选矿要依靠现有理论做出可靠的计算仍足困难的。
  
  三、根据介质运动形式和作业目的不同重选分成哪几类作业?
  
  根据介质运动形式和作业目的不同,重力选矿可分成六种作业。
  
  (1)重介质选矿。重选必须在介质中进行,所用介质有空气、水、重液或重悬浮液,其中zui常用的介质是水,用空气时称为风力选矿,用密度大于水的重液或重悬浮液时则称为重介质选矿。重介质选矿是一种严格按矿物密度分选的方法。
  
  (2)分级。碎散物料在空气或水中沉降时,不同粒度和形状的颗粒由于受介质阻力不同,而具有不同的沉降速度,些时可按粒度分离,这种重选作业称作分级。
  
  (3)洗矿。当矿石被黏土胶结而干扰后续作业时,需采用洗矿作业,它是借助水流冲力和机械力使黏土与矿石脱离的作业。
  
  (4)跳汰选矿。利用周期性垂直变速介质流,使矿粒群反复松散、密集并按密度分层的重选过程称为跳汰选矿。
  
  (5)摇床选矿。利用摇床面不对称往复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和水流冲洗作用,使位于床面上的粒群松散分层和运搬分带,从而实现分选的作用。
  
  (6)溜槽选矿。它是借助于斜槽中流动的水流进行选矿的方法。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:137230772@qq.com
版权与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重工机械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重工机械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重工机械网,/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2、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、技术文章、资料下载等内容,如涉及侵权、违规遭投诉的,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,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。

3、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QQ联系

咨询中心
客服帮您轻松解决~

联系电话

参展咨询0571-81020275会议咨询0571-81020275

建议反馈

返回顶部